返回網站

Yamaha YZF-R6 試騎 Test Ride

俗稱3.5代的四代電控版R6終於美麗登場!

· 試騎-Test Ride

試騎故事 Test Ride Story

睽違十幾年,R6樣貌終於大改款了。而這次的改款,來得正剛好,就是在大家對600級距仿賽開始不抱任何期待的時候。甚至不久前謠言還傳出連Honda都不再推出新的600RR。這也算是對600級距注入一點新活力,不然過去的中極距四大天王都快要老了。近幾年只剩Kawasaki頂著WSBK的光環推出636並順勢打趴這些十年引擎不變的老仿賽。撇開國際賽事不談,區域性的賽事裡,R6的實力可是不容忽視的。因為我本身喜歡玩賽道,每次上賽道時,感覺會場就像R6車聚一般。大多數車手選擇R6就是因為他的設定本身就偏屬於賽道設定,攻彎毫不馬乎。加上十幾年下來 Yamaha R6銷售長紅,相對R6零件,改裝品,後勤調整的資源都是最豐富的。也因為如此,第三代R6其實也在我的購物清單裡。所以啦,當最新的R6出來的時候,我當然躍躍欲試!

試騎感想 Test Ride Thoughts

第一眼看到R6,就只有一個“美”字可以形容。如果R1那媲美M1 GP廠車的造型夠肌肉美,那R6感覺就像從R1外型雕琢出來的細緻美,那尾巴導風造型根本就是作弊,市售車設計成這樣根本瘋了,太漂亮了。一跨上去,就算閉上眼睛,八九不離十也知道自己跨在R6上。這台車的騎乘姿勢太趴了,很像你坐在車子的最上面,而不是車子座位裡面的感覺。啟動引擎出來的是那熟悉的四缸聲音。從外觀來看,好像連排氣管都沿用上一代的。實際上這台新款R6的心臟並沒有什麼改變,嚴格來講,這一代比較像是換了裝,加了電控的三代R6。不像最新的R1,R6儀表板還是用指針式,看起來好像是上一代R1的儀表板。仔細看看,好像真正新的零件並沒有多少,很多部分都是沿用其他車款和舊R6配在一起的。這次的電控升級主要區分為三種模式,都是針對油門反應來調整,而並不是力量輸出。實際上最明顯的差異是A跟B模式,尤其B模式的延遲反映,應該針對雨天騎乘會有很大的幫助。其餘時間其實掛在A模式,我也覺得沒什麼問題,畢竟四缸仿賽的低扭力不暴力(不像MT-09/XSR900....那個A模式就可怕了),就算A模式通勤也是可行。這次試騎很可惜都是跟隊伍慢慢的走郊區路段,並沒有真正的體驗R6的高轉精神。不過低速行駛時就可以明顯感受到龍頭和車身的穩定性,就像黏在地上走一樣。雖然沒有拉到高轉,不過差不多6000~7000轉後就有力量要出來的感覺了,應該從那時候就可以延續拉到15000轉都會有充沛的力量輸出。

是指針儀表!完整凸顯出高轉速的魅力

流口水了,這側尾巴也太漂亮

這尾巴設計根本就是犯規

前叉加粗,輪軸也加大,講求的就是前避震的穩定性

這排氣管看起來跟上一代一樣啊,沒什麼改變

另外一個很囂張的配色!

想買指數 Would I buy this?

很喜歡這台外型,但我不會買。一台全新的R6價錢,其實我都可以買兩台上一代的R6了。而且實際上在操控上,新一代跟舊一代的差異性沒有很大。想省錢的話,買舊版R6得到的騎乘感覺是一樣的。買新車的話主要就是為了買電控和新造型而已。比較起來,上一代R6才會在我的購車清單裡。如果我要電控,選擇二手636可能比較合理

規格 Specification

  • 引擎型式:四衝程,水冷,DOHC,直列四缸引擎
  • 供油方式:電子噴射系統、YCC-T、YCC-I
  • 缸徑 x 行程:67 x 42.5mm
  • 排氣量:599cc
  • 壓縮比:13.1:1
  • 最高馬力:87.1 kW (118.4PS) / 14,500 rpm
  • 最大扭力:61.7 Nm (6.3 kg-m) / 10,500 rpm
  • 傳動方式:6速鍊條傳動
  • 車架型式:DeltaBox 鋁合金車架
  • 前傾角:24度
  • 前懸吊:KYB 43mm 預載、壓縮、回彈可調倒叉
  • 後懸吊:KYB 單體 預載、高速壓縮、低速壓縮、回彈可調避震、鋁合金雙搖臂
  • 前煞車:雙雙子星對四卡鉗、320mm 浮動碟、ABS
  • 後煞車:NISSIN 單活塞卡鉗、220mm 碟盤、ABS
  • 軸距:1,375mm
  • 座高:850mm
  • 濕重:190kg
  • 其他:TCS、D-Mode、QSS

試騎影片點下面 Test Ride video below

所有文章
×

快要完成了!

我們剛剛發給你了一封電郵。 請點擊電郵中的鏈接確認你的訂閱。

好的